不忘初心,跃进未来——复旦高分子系师生用图片纪念在邯郸校区的学习时光
发布时间:2017-12-25

根据学校关于理科院系江湾校区整体搬迁的工作部署,高分子科学系于1130日―1215日对以邯郸校区跃进楼、袁成英楼为主体的所有实验室、办公室进行了搬迁。搬迁前夕,为了纪念高分子系师生在跃进楼、袁成英楼度过的峥嵘岁月,使同学们在回顾高分子系历史的同时加深对于复旦精神的理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高分子系研究生团学联举办了“不忘初心•跃进未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线上征集照片,线下设置寄语墙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获得老师、同学及其他职工对跃进楼、袁成英楼的印象。极具韵味的照片、感人至深的寄语,不仅丰富了大家对高分子科学系的认识与了解,更是把大家的怀念与不舍之情推向了高潮。

跃进楼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正值我国高分子工业的快速兴起时期,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1958年复旦大学化学系成立高分子化学专业,跃进楼便是高分子教研组所在地。经过几代人在跃进楼里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复旦大学高分子学科获得了迅速发展,建造了这个高分子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这座楼里,成就了杨玉良、江明两位中科院院士,涌现了4位长江特聘教授、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服务、奉献精神的优秀学子。20111013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依托高分子科学系,以跃进楼、袁成英楼为基地,建设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跃进楼承载着高分子系太多的辉煌与故事。这几十年间,跃进楼424会议室亲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精彩的学术报告,目睹了高分子系老师们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与传播,见证了莘莘学子求学若渴孜孜不倦的身影与脚步……楼里的每个角落,或多或少都留下过师生们科学研究时或迷茫苦恼或奋发欣喜的身影。

此次活动,打开了师生们对跃进楼、袁成英楼的回忆之门……美好的记忆、不舍的情感、对未来的希冀都在征集的留言与照片中表露无疑。大量的留言与照片勾起了集体回忆潮。从1130日开始,布置在跃进楼和袁成英楼一楼的展板上就陆续开始出现同学的留言,其中既有同学们对跃进楼岁月的美好回忆,也有对跃进楼的依依不舍;既有“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都在这个楼”的“标题党”,也有“虽然你很旧,但你很像家”的真情“告白”,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纸和笔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栋建筑的惜别之情。搬迁伊始,老师和同学们又纷纷发来在跃进楼拍到的照片和写下的感言,大量的照片和留言寄托了大家对于这栋建筑的感情。这里是老师科研探索的阵地——“从‘青椒’变成‘资深’,我在跃进楼里度过了18年最好的科研时光,见证了一位位学生揣着学位满怀希望地奔向新生活。”“袁成英楼,记录了我复旦工作的前期时光!告别了!”。这里是学生的成长的园地——“挥一挥手,向着朝夕相处了四年半的跃进楼416,道声再见!”“再见了,那些年睡过的沙发!”……如今院系已从这些建筑搬离,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在今后的生命里熠熠生辉的瞬间,让我们时刻感念于心。这次活动也同时激发了大家对于以跃进楼为主体承载的复旦精神的思考,大家纷纷表示跃进楼作为高分子系的系楼,见证了老一辈科学家为探索科学真理、服务国家社会而作出的丰功伟绩,集中体现了以“团结、服务、牺牲”为核心的复旦精神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跃进楼既是大家恋恋不舍的老系楼,也是大家难以忘怀的精神家园。

 

本次活动以留言和图文的形式面向全系进行征集,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不仅使大家在回味中感悟,也引发了全系师生对于未来在江湾校区新楼里面的科研、学习、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撰稿: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