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由高分子系研究生团学联主办的第15期“导师面对面”活动在光华楼东主楼511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中科院院士江明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零距离”的面对面交流。当天的活动由硕士班辅导员蒋猛老师主持,系党委副书记朱莹老师、16级博士班辅导员朱亮亮老师应邀出席。来自本系本硕博各个年级的9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加,系511会议室济济一堂,此外,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也派出五位研究生特意从杭州赶来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活动开始,江院士首先为同学们讲述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科研之路。在当时生活、科研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追求,在学术上不懈奋斗,最终成为国内首位在高分子顶尖期刊Polymer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学者。之后,江院士介绍了复旦高分子从1958年学科初创到1993年正式建系、再到2011年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的发展历程。追忆往事,江老师思绪万千。尽管面对主观客观的各种困难,但他还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潜心科研,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有所成就。
江老师讲到,合格的科研工作者需要一种“科研精神”——这是钱人元、冯新德、黄葆同、何炳林、徐僖先生等高分子奠基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开拓高分子学科的精神,是面临抗日战争毅然迁校保证高等教育不中断的精神,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众多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复兴学科的精神;科研也需要一种“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研究阵地,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有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决心和毅力,为论文是“Made in China”而自豪;科研还需要一种“科研自尊”,讲求科学道德,严守学术规范,江老师通过一些案例给大家详细说明了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表现,提醒刚刚进入科研起步阶段的同学们对待科学研究应保持最高的诚信度。最后江老师还动情地说,复旦高分子人应该具有家国情怀,将自己的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国难时顶得住、在国盛时不放松。
在与在场同学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他还嘱咐同学们应在平时科研注重积累,严格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切忌急功近利,希望同学们能够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不断提升自己,为梦想矢志奋斗。当天活动正值圣诞元旦新年前夕,在活动最后同学们还赠送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一座根据江老师照片精心设计的卡通人偶给“纳雅斋斋主”江明老师,江老师欣然接受并与在场提问学生代表合影。
整场座谈活动中,江院士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深刻透彻的人生感悟以及义无反顾的爱国情怀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同学们收益良多。最后,系党委副书记朱莹老师就整场活动进行总结,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史也见证了高分子人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历史,希望每一位高分子人都应该牢记过去的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科研环境与学习资源,以前辈们为榜样,认真思考脚下前进的方向,加倍奋发学习,努力钻研学术,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导师面对面”是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团学联学术部主办的精品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搭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注重培育学生的良好科研素养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科研志向,为同学们生活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每期的“导师面对面”活动,同学们都会邀请一到两位导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与我系同学们们一同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并从人生理想、人生奋斗、人生信念、治学精神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勉励和教导,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大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编辑:蒋猛、孙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