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为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三支部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参观了位于虹口区甜爱路200号公园的鲁迅纪念馆,缅怀革命文人,弘扬民族精神。本次活动大家重温了鲁迅先生的生平、著作及上个世纪中国那段灾难深重的岁月,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革命精神。
早9点30分,支部成员们就准时在跃进楼前集合,统一乘坐公交车前往鲁迅纪念馆。到达纪念馆后,成员们有序排队,与鲁迅先生石像合影后,由志愿者讲解员带领,逐区域参观。
鲁迅纪念馆1950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建,1951年1月正式向公众开放,保留原二层庭院式的江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其中有鲁迅先生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以及他收藏的木刻作品和生活用品等。地上一层为文化名人专库,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展厅,展厅按照“序厅”,“生命的路”,“首在立人”,“画出国人的魂灵”、“保存着、开拓者、建设者”,“精神界之战士”,“人之子”依次展开。置身于展厅中,鲁迅作品中的人物画像,短片屏幕中民众麻木的面孔,影片中的叫嚷声、哀叹声、枪击声不断在脑海中切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积贫积弱的中国,清晰地看到鲁迅先生对众生麻木面孔的痛心疾首,对中国前途的深切忧虑的叹息,昏暗灯光下笔耕不辍的身影。因此,鲁迅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为人民,为民族,为真理而战,他是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是党和人民忠诚的守卫者。
全部参观完毕,大家步伐虽显沉重,但心情却更加振奋,历史的重量使人悲愤和哀叹,但鲁迅先生的力挽狂澜之举却让大家思考并为之振奋,迎面吹来略带寒意的风,而同学们心中却胸怀满腔热血,大家纷纷表示将向鲁迅先生学习,用知识和信仰武装自己,不懈努力,让自己成为党、国家、中华民族的“孺子牛”。
撰稿人:王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