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辛亥革命105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为了增强当代青年历史责任感,弘扬红色精神,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2015级党章学习小组、团支部联合举办“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活动。
怀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之情,同学们走进了孙中山先生的故居纪念馆。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大家回顾了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一生。从少年时“振兴中华”的志向、提出“三民主义”投身革命、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到辛亥革命后的卸任大总统转而投身民生领域修建铁路,以及之后的护法运动,和临终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莫不让同学们生出倾佩之感。
期间,同学们怀着严谨求知的态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就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讨论。例如,在参观孙中山铁路计划设计图时,同学们发现,孙中山的设计图中还包含今蒙古境内,引发了同学们对于民国之后蒙古独立状况的讨论。
孙中山先生的座右铭“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当时,民主制度是大势所趋,民主才是复兴中国的良方,但同样,中国当时清廷势弱,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必须推翻帝国主义才能够实现中国的复兴。这一座右铭在如今对于民族与个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世界先进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个人的成长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在孙中山故居,同学们参观了孙中山完成《实业计划》《孙文学说》等重要著作的书桌,会见李大钊、林伯渠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越飞的会客室,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龚祎凡同学说:“很喜欢思南路,喜欢它这种历史气息。”
这次参观加深了高分子系参与学生对于有关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转化为对具体历史细节的印象。同时对于处于青年的学生们有着心灵的激励,“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是现代大学生们崇高的理想,只有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踏实学习,才能为中华富强贡献力量。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孙中山先生丰碑屹立,精神长存。
(撰稿人:许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