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面对面活动”:科研,与理想同行
发布时间:2013-12-16

      2013年12月3日,由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团学联举办的第七期“导师面对面”活动在光华楼东主楼511室举行,主题为“科研,与理想同行—如何培养科研兴趣和树立科研志向”。本期活动邀请了彭慧胜教授、汪长春教授,活动由系党委副书记包涵老师主持。

      同学们踊跃参加,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大家畅所欲言,与导师探讨了科研、理想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活动前半场主要是汪老师与同学们互动,谈到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汪老师表示导师和学生一定要有很好的沟通,包括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在沟通中发现和解决的。同学提问老师,要怎样找到自己的课题兴趣,他再次强调导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性。不断的交流过程也是导师和学生相互了解的过程,对于接下来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非常有帮助。活动交流期间,包涵老师指出了学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否允许学生进入企业实行。很多同学提出,希望导师多给学生出去实习的机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不要关起门来做研究。正因为有些学生因为没有实习经验,缺乏对工作的了解,往往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萌生继续读博的想法。走了一定的弯路。汪老师认为导师不会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寒暑假的假期实习,但前提是学生必须要确保自己本职工作的完成,平衡科研与其他方面的时间。  

      活动后半场,主要是彭慧胜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彭老师思维敏捷,讲话轻松幽默。彭老师讲到科研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培养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而要与其他学术牛人交流想法,合作出成果。彭老师在高分子系名声很响,每位学生都知道彭组发文章有量又有质,每出一篇文章,总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彭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彭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心得,他说做科研要慎重的选择方向,它既要有特色,而且要是自己擅长的,做科研也要有自己的“taste”和“style”。我们要多关注实验室以外的信息,多听讲座,多看书,这些都能给我们灵感。要得到想法,就要尽量多去花时间琢磨。活动中有几位同学提出一开始实验做得顺利,但是做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进度停滞不前,非常令人苦恼。针对这些问题,彭老师建议首先要多问。不要怕难为情,问老师、前辈都可以,而且不要局限自己只做一个课题,而是选择两三个方向同时开工。就像投资理财一样,“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一个半小时的导师面对面匆匆过去了,导师和学生之间似乎还有话题交流。本次活动让学生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导师,他们考虑问题周到,观点鲜明,使学生豁然开朗,给出的建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做科研的信心,同时也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科研与理想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