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第四教学楼4401教室里座无虚席,一堂别开生面的研究生科学道德报告在这里开讲,主讲人便是高分子科学系的江明老师,高分子系的全体研究生簇拥在一起,更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其他同学守在教室外翘首聆听。
由于当前我国科学界在恪守科研道德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让身为院士的江明老师感受到自己肩上所应担负的责任,也即“院士自律准则”中所要求的“反对学术上的浮躁浮夸作风,坚决抵制科技界的腐败和违规行为”,这便是这场报告的缘起。江老师首先谈到,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把治学视为崇高而神圣的事业,科学家们秉承对科学的敬畏以及本身严谨的科学治学作风,自觉维护科学秩序、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江老师说自己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成长的。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学第一节实验课,老师就教授他们应如何严肃地态度对待原始数据和记录,他说这是他受到的科学道德的启蒙教育。。然而近年来,违反科学道德的各种不端行为“前赴后继”,且蔓延发展,让人堪忧。他希望通过这个报告,告诉所有的研究生们:“科学研究事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诚信是科学家必须的品质”。
“什么是不诚信科研”,“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近年来的热点事件让社会各界对科学道德和诚信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江老师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各种表现归为一稿多投、违规署名、抄袭和伪造数据、故意错误引用、夸大其词和自我吹嘘、窃据他人论文等6大类。在每一类型的讲解中,他都引用典型案例做深入浅出的说明。报告让研究生们了解到,科学作假是必须要抵制的不端行为,且科学作假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会抱憾终生。同时,他还教育研究生应如何审视自己的科研态度与培养优良的科研习惯。他还强调,虽然学术不端行为极为多样,不可能全为条例法规所包括,但以科学共同体的公认准则为检验标尺,这些都不难认定。
最后,江明老师耐心地鼓励所有的研究生,要摒弃功利,恪守规范,自尊地起步,这将终身受益;而且,当前的科研条件已很优越,大家应该珍惜这样的科研环境,自信地起步。他把科研人生比喻成马拉松,热情地对在‘起跑线’上的同学们说——“希望在你们身上!”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持续良久,而持续更久的将是同学们对于科学道德问题的深深思索。
(撰稿人:郜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