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2022年公众开放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31

 

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通知,2022年举办主题为“走进科技你我同行”的全国科技活动周。528日,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围绕科技活动周主题,结合自身研究特点,组织开展了线上公众开放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科普讲座和云参观国重室。在当前疫情防控态势下,本次活动首次采用了哔哩哔哩网站和蔻享学术同步直播方式,共吸引1300余人次线上观众,反响热烈。

活动开始,首先由聚合物国重室主任丁建东教授进行活动致辞,对参加本次公众开放的学生、老师及各界科技爱好者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由李剑锋教授作主题为“我是谁?再复制一个我还是我吗?”的科普讲座。李老师首先用一个生动的脑机接口故事提出了三个问题:“再复制一个我还是我吗?机器人会思考吗?从石头到人,意识如何演化而来?”。为回答这三个问题,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物理属性和现象属性两个概念,并由这两个概念引出了科学意识的第一大难题——如何用“可说”描述“不可说”?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李老师又向观众科普了“碎屏”和“整屏”两种意识模型,并将它们比作开关系统以便于大家理解。最后,李老师总结到:“①物质皆有物理属性与想象属性,现象属性与意识属性本质相同;②全同即同一。”,基于这两点结论李老师给出开始三个问题的答案。李剑锋老师在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幽默的小故事和通俗易懂的比喻将晦涩的类脑相关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报告。


  

第二场讲座由孙雪梅副教授主讲,主题为“高分子在柔性生物电子领域的应用”。孙雪梅老师首先介绍了高分子的概念,即高分子是小分子的集合体,高分子种类多样、性能独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接着,孙老师介绍了生物电子领域的概念及高分子如何应用于此领域,通俗来讲,高分子在柔性生物电子领域的应用就是在研究高分子如何服务于人类健康相关的各项问题。从医院的大型复杂设备到各种家用便携式健康检测仪,再到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有极大应用潜力的微创植入器件,孙老师在这场讲座中用具体的应用向大家普及了生物检测设备向柔性化微型化转变的发展历程,并指出高分子是推动生物电子领域快速发展的关键。


  

讲座之后,通过视频带领观众云参观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视频中介绍了实验室大气明亮的科研环境、各领域的名师良导、各方向的代表研究成果、共享仪器平台及近年内由国重室主办的多场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短视频,公众对聚合物国重室的科研条件、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视频结束后,本次活动临近尾声。国重室办公室主任段郁老师总结,待疫情结束后欢迎广大科技爱好者线下来访,更加深入地感受高分子学科的魅力。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开放共享”的原则,一直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为全国科技推广贡献力量。

  

撰稿:段郁

供稿:国重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