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讲坛】聚氨基酸担载抗肿瘤纳米药物 特邀报告
发布时间:2022-04-29

在复旦大学全校封闭管理期间,为开阔眼界,加强学术文化交流,高分子科学系特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于2022年4月26日下午15:30线上举办了题为《聚氨基酸担载抗肿瘤纳米药物》的精彩报告。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系主任彭慧胜教授主持。

抗肿瘤药物高分子载体材料

报告主要围绕“为什么要用聚氨基酸这类材料或可吸收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材料”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报告伊始,陈老师简要介绍了癌症的高死亡率及其主要治疗手段的背景,提到用高分子(如聚乳酸、聚氨基酸等)作为药物的载体可以增加药物在肿瘤组织的聚集,降低毒副作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接下来从聚氨基酸材料的制备与功能化、应用讲起,阐述了纳米抗肿瘤药物提高疗效的五步协同作用,指出了“纳米药物很难在组织里渗透很深”这一关键问题。

化疗药物传输材料

陈老师从如何降低顺铂药物毒副作用这一问题出发,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的工作:使用较小分子量(约5000)的PEG接枝到聚谷氨酸的侧链上来担载顺铂,由于接枝密度的提高,实现了体内的长循环,同时减缓了代谢问题。由此得到的顺铂胶束的血浆半衰期是NC-6004的2.4倍,大幅降低了顺铂的急性毒性,提高了肿瘤的抑制率。此外,与放疗或免疫治疗进行联合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肿瘤。

针对肿瘤组织内纳米粒子渗透性差,无法体现药效这一问题,陈老师介绍了血管阻断剂(VDA)治疗实体肿瘤的机制,提出现在小分子血管阻断剂存在一系列问题因而迟迟未能投入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陈老师团队提出将血管阻断剂分子CA4接枝到聚谷氨酸的侧链上,组装成高分子血管阻断剂PLG-CA4,从而实现了长循环、肿瘤富集、持续释放以提高药效。此外,与索拉菲尼、替拉扎明、BLZ945等药物联用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免疫治疗药物传输材料

陈老师简要介绍了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史与治疗机制,指出其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持久”的特点,是最有潜力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存在响应率低的问题,而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极具前景的策略。陈老师团队精选药物组合,将奥沙利铂OxP、雷西莫特R848制备植入件联合PD-1抗体治疗,有效抑制了腹腔转移肿瘤,并且产生了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效应,可以抵抗肿瘤的再次发生。

       

最后,陈老师结合氨基酸的改性优势,阐述了聚氨基酸改性基因载体的构建策略,提出多重作用协同增效思想可以构建高转染载体以及基于脂质纳米粒的mRNA疫苗结构。

提问环节

陈老师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报告与卓越的科研工作吸引了老师及同学们的广泛兴趣,面对老师与同学们的积极提问,陈老师都进行了十分耐心的解答。除了对专业知识的解答外,陈老师还将现在与他当年的学生时代进行了对比,指出如今获取知识十分便利,国内科研环境也极大改善,勉励学生要认真求学,珍惜资源,同时还对刚入高校的青年教师们如何快速融入与成长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疫情无情,人有情。即便在准封闭管理期间也不减老师和同学们的科研热情。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还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春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经历了最后的料峭,让我们在守“沪”中等待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