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高能——高分子前沿进展系列学术报告学习回顾(六)
发布时间:2022-04-04

    准封闭管理期间,为加强学术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于2022年4月2日下午在线上举办了第六场高分子前沿进展学术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陈道勇老师主持,邀请本系青年研究员徐一飞老师、彭娟教授和博士后王立媛作报告。

    青年研究员徐一飞老师以“冷冻透射电镜:软物质表征的利器为题”做报告,报告从透射电镜讲起,介绍了透射电镜的基本运作原理与主要功能,梳理了其本身的不足,从而引出冷冻透射电镜在材料分析中存在的优势。徐老师又讲解了限制冷冻透射电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可以通过增加能量过滤装置与相位板的方式提高其分辨率,以达到与TEM相当的分辨率。接下来又简单介绍了冷冻透射电镜的操作流程与其在三维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后,徐老师对其在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交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扩大了在座师生对与冷冻透射电镜的认识。

    彭娟教授以“全共轭嵌段共聚物的共结晶行为及其载流子传输性能研究”为题展开报告,彭老师从一类典型的半刚性链高分子-共轭聚合物-出发,介绍其由于π共轭体系的存在,具有半导体共轭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可调、可大面积成膜、柔韧性好、成本低的优势。此外,彭娟教授向大家讲解了载流子链内波状传输(快)+链间跳跃传输(较慢)的传输机理,对全共轭二嵌段共聚物共晶的结晶结构、机理、载流子迁移速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彭娟教授对为什么采用两步退火工艺进行解释并深刻地阐述了其中机理,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


    王立嫒博士后以“可植入的纤维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体长期检测”为题,分析了目前化学检测方法的劣势,指出目前其无法进行长期检测的难题,并以此引出其在博士期间所研究的纤维电化学传感器。报告循序渐进,从制备柔性纤维电极到构建纤维传感器,再谈及纤维传感器的在体验证和脑内多巴胺长期检测的结果,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纤维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立嫒对传感器的体内测试进行了着重分析,对其细胞相容性与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在以后的工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