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2023年公众开放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9


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围绕科技活动周主题,结合自身特点,于5月22日至5月27日举行公众开放活动,面向全社会开放,内容主要包括参访国重室和科普讲座。在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第一年,本次开放活动自公布起就不断收到社会公众的来电咨询,报名火热。

本次公众开放活动共接待四批次超过200人次来访,主要来访者有:复旦第二附属学校近50名初中生,文来中学约70名高中生,青浦中学50余名高中生;另外,此次公众开放活动适逢复旦大学118周年校庆,高分子科学系2003届和2013届近30名返校校友也参访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四部分内容:

一、回顾复旦高分子发展历程,展望国重室建设愿景

高分子科学系俞麟教授、国重办公室主任段郁老师和办公室秘书王巍然老师分批次接待了来访者并带领他们参观重点实验室展示厅。老师们围绕实验室的发展与历史沿革、科学团队与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及代表性成果等内容作了简要介绍,对所陈列的实验室成果的展品作了详细介绍,使参观者初步了解“聚合物是什么”“什么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特别地,为来访的中学生们介绍了复旦高分子学科创始人——于同隐先生的事迹,以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当了解到5月20日于先生的铜像刚刚在国重室大楼前落成时,不少同学们主动前往瞻仰。


二、了解科学研究过程,零距离接触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

一流的科研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支撑。为了使来访者了解科学研究基本过程,共享仪器平台副主任孙畅老师(主持工作)、仪器平台秦一秀老师为来访者详细介绍了极具聚合物分子工程学特色的共享仪器平台。平台目前拥有各种大型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采取“集中管理、共享开放、持证上岗、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工作,为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针对高中生们感兴趣的自行上机操作,老师们也详细介绍了相应的操作要求。


三、介绍聚合物分子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感受浓厚科研氛围

面对我国聚合物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关键在于聚合物高性能化的现状,实验室以“高分子相关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为主要定位,结合高分子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的需要,围绕聚合物分子工程学,通过探索聚合物从分子结构到材料性能的关系,有效设计并获得具有目标性能的高分子,将“分子设计——高分子制备与组装——不同尺度上的结构调控——性能调控(包括与使用环境相互作用的调控——加工成型——材料应用”构成互为贯通的集成系统,聚焦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生物医用高分子的设计、高分子相关的功能介孔材料和高分子多尺度制备科学与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重点解决通用高分子和医用高分子等的高性能化。

来访者在相关老师和博士后的带领下参观了科研大楼各楼层走廊展板,了解到实验室各研究课题组围绕国重室的四个研究方向开展的具体研究工作、以及最新科研进展,使同学们在浓浓的科研氛围中感受到科研的力量。


四、普及科学知识,举办科普报告会

5月27日下午,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邀请了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老师作主题为“高分子、能源与智能机器人”的科普讲座。在讲座中,高悦老师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在能源方向的应用发展,展示了至今为止高分子材料在电池领域已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提出未来想要实现使用高分子材料甚至是日常食物为智能设备提供能源的愿景。最后高悦老师也向参与讲座的高中生们给出自己的衷心建议:开拓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应该将时间精力集中到最想突破的一个领域中,努力耕耘才能有所收获。精彩纷呈的讲座内容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现场提问踊跃、交流氛围热烈。


向公众开放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保证未来重点实验室汇集和吸纳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实验室通过开放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科技和资源优势,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希望通过开放活动,能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种入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心中,未来激发他们对科学尤其是聚合物分子工程领域的探索欲,让更多的人走进科学殿堂。

今后,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开放共享”的原则,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努力打造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品牌,不断促进群体思维发展,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为全国科技推广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供稿:聚合物分子工程国重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