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新动能,链接新未来 ——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高分子篇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24



2021年11月13日,由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办,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会承办,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同学们共同参与的“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高分子篇——聚合新动能,链接新未来”,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一楼报告厅圆满落幕。

本次开幕式由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会副主席云杰和叶张帆主持。会议伊始,主持人介绍了论坛的报名情况。此次论坛反响热烈,共收到投稿论文37篇,口头报告15项,墙报26份。在接下来的开幕式上,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彭慧胜老师代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热烈欢迎参会同学的到来。彭慧胜老师分享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讲述自己在美国求学时因为一次优秀的学术报告获得奖学金的故事,一个是因为科学家在向清洁工讲述自己的科研工作时获得思路的故事。以此,彭老师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乐于分享、敢于分享,多听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人的报告,能够对学术有热爱和激情;在科学研究方面,彭老师鼓励大家要敢于啃硬骨头,做顶天立地的研究,顶天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立地就是要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在方向上,同学们要做以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或者是以问题、兴趣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最后,彭老师宣布论坛正式开幕。

紧接着,华为2012实验室结构平台非金属材料首席专家孙难见博士做大会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华为公司的宗旨、业务组成、在世界范围的布局情况等,并以一些技术开发为实例,向大家介绍了工业界技术研发与学校科研的不同。此外,孙难见博士分享了工业界材料研发的三点体会:对材料功能的高度集成化要求;对多学科领域理论功底综合能力的要求;跨部门交流中对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的要求。报告结束后,彭慧胜老师提问孙难见博士“高分子方向有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的发展方向”,孙难见博士回答到:一个是要把高分子做的不像“高分子”,也就是高分子的功能化,另一个是要发展先进的高分子工艺制成技术。

上午,复旦大学谷宇、李露阳,华东理工大学穆宏春三位同学做大会报告,分别是有关机器学习辅助聚合分析、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可拉伸超级电容器三个领域的研究工作。此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李卫华老师做总结,指出同学们在做科学研究要工业界中的问题、要真真正正去解决问题,要有国家责任感、眼光放长远,做对国家有贡献的研究工作。

下午,来自复旦大学的唐成强、陈仁忠、黄翰闻、程宝昌四位同学首先就纤维探针、半导体等主题进行了口头报告。高分子科学系孙雪梅老师进行了报告总结。孙老师认为同学们在进行口头报告时应该有着沉稳的心理状态,和观众有着适当的眼神交流,并在一次次报告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讲述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

随后,论坛进入了茶歇和墙报展示交流环节。各位评委与观众共同来到先进材料楼二楼进行墙报学术交流。期间评委及现场观众打分,共评选出最佳墙报奖10名。茶歇环节结束后,复旦大学汪群松、张鑫饶、张艳三位同学就聚合物封堵器、硅基纳米颗粒等领域做了相关汇报,高分子科学系俞麟老师高度肯定了三位同学的科研工作并鼓励大家要继续再接再厉,勇攀科研高峰。

  

颁奖结束后,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党委书记刘顺厚为闭幕式致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家在学术论坛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高分子学科的创新发展,引领同学们在所学领域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高分子科学系历来十分重视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希望以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缺人才。最后,刘顺厚书记祝愿大家能够在高分子世界的尽情遨游,享受美好的时光并宣布论坛顺利闭幕。

  

至此,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高分子篇——“聚合新动能,链接新未来”圆满结束。本届论坛作为一个学术成果展示、思想交流的平台,为不同高校的研究生提供了沟通的桥梁,也期待着未来能够与更多不同高校的同学在复旦相会,进行学术思想的碰撞。

  

供 稿:高分子科学系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