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高分子人节开幕式暨学术报告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14


春樱烂漫时节,第十九届高分子人节在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盛大开幕。本届活动以智链未来·高材致远为主题,由系团委、研究生会与学生会联合主办,得到院系领导的大力支持。

202541日下午,活动在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一楼报告厅正式揭幕。

首先,系党委书记刘顺厚老师致辞。他在致辞中回顾了高分子人节18年来的育人成果,我系为国家高分子学科领域培养引领国际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核心技术难题的“顶天立地”拔尖创新人才,在学科布局与课程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项目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同时他也强调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高分子学科正面临重大机遇,勉励同学们要做“心怀国之大者”的追光者,做“敢为天下先”的破壁者,做“向下扎根”的躬行者,期待活动成为学子探索未知、展示才华的桥梁。

接着,系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王纪峰详细介绍了本届高分子人节的三大模块活动:

1. 智慧启航·科创未来:包含AI科研创新论坛、C4D绘图教学和本科生学术创新论坛,帮助同学们掌握前沿科研工具,促进跨层次学术交流;

2. 筑梦前行·生涯规划:通过经验分享、名企参访、科学精神观影和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平台;

3. 悦动青春·文体风采:开展校庆摄影展,新增星聚杯篮球赛与师生趣味运动会,以运动活力为活动收官。

全体师生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场融合学术严谨与思维激荡的盛会。正如本届主题“高材致远”所期许的,高分子人节将持续为学子提供绽放光彩的舞台,以创新之力共赴材料科学的星辰大海。

接下来,高分子科学系两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彭娟教授带来《探索共轭高分子的微观结构》主题报告,以聚乙烯为例揭示高分子链的项链式结构奥秘。通过调控结晶取向(face-on/h-on/flat-on),可显著提升材料性能——如将聚丙烯转化为高强度碳纤维。报告中特别展示了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如何三维解析薄膜结构,并指出溶液加工过程中溶剂选择、剪切速率等参数对最终性能的关键影响。在互动环节,彭老师就共轭高分子脆性问题给出专业解答,强调通过侧链修饰和溶液加工可优化材料柔性。

 


凌盛杰老师以《向自然学习造物:解锁生物大分子的材料密码》为题,带领同学们领略生物大分子的智慧。从贝壳砖泥结构的强韧奥秘,到螳螂虾锤肢的纳米级能量耗散层设计,再到蜘蛛丝层级结构带来的超凡力学性能,揭示自然如何用有限原料(蛋白质/多糖)创造无限可能。团队创新性将蜘蛛网3D结构转化为二维材料设计模板,更演示了将氨基酸序列编码为自然之音的跨界研究,展望AI辅助生物材料设计的未来图景。凌老师特别指出:“自然教会我们的不是复制,而是理解结构-功能的映射范式。”

 


两场报告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就材料脆性改善、载流子传输机制、仿生设计产业化等话题与老师们深度交流。

本次高分子人节开幕式暨学术报告圆满落幕,期待同学们继续关注后续活动!